欢迎来到延长宣传网!
今天是:

要闻快递

当前位置首页 -> 延长新闻 -> 要闻快递
心有壮志天地宽 ——记延长县安沟镇高家川村脱贫致富带头人刘延平
发布时间:2019/1/21  浏览次数:1046 次  来源:陕西日报

    

    他曾是村民眼中的“懒汉”,“饿不着”曾是他的“最高追求”。就是这样一个人,开展脱贫攻坚以来,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,他变了,种好了苹果、务上了大棚,年收入达到8万元。 
  他叫刘延平,延长县安沟镇高家川村人。如今,刘延平变成村民的榜样,成了高家川村的脱贫致富带头人。 
  2018年12月21日,在延安市举行的扶贫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上,作为报告团成员之一的刘延平结合自身经历,讲述了他在脱贫致富路上的艰辛努力与心路历程,赢得了听众阵阵掌声。 

  “咱不能烂泥扶不上墙” 
  今年48岁的刘延平家有4口人,2015年年初,他家被识别认定为贫困户,致贫原因是缺乏内生动力、缺技术。1月4日,刘延平告诉记者:“回想起当年的自己,很是愧疚。那会儿婆姨患病,常年吃药,两个儿子都在上学,加上自己懒,日子过得紧巴巴的。” 
  按理说,种玉米、洋芋、红薯都能增加收入,但刘延平只知道种点庄稼,够吃,饿不着就行。虽说家有4亩果园,由于刚挂果,又不懂技术,缺乏管理,他家几乎没有产业收入。仅靠农闲时打点儿零工,一年下来只有几千元的收入。 
  那时,刘延平是村里有名的“酒鬼”。他经常喝酒,不仅耽搁了好多农活,还惹得婆姨和孩子生气。更让家人痛恨的是,刘延平爱耍酒疯,酒后总惹事,全村人都不待见他。 
  “刘延平有次喝醉了,给驻村的第一书记打电话发了一通火。他婆姨都骂他不是人。”村民张凤堂说。 
  刚到高家川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卢继霞不仅没有埋怨刘延平,还耐心地鼓励他、引导他,帮助他规划产业发展。 
  “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!”刘延平开始转变,“包扶干部、第一书记与咱不沾亲带故,凭什么这么费力地帮扶我?咱不能烂泥扶不上墙。” 
  心有壮志天地宽。刘延平开始相信,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!他从此暗下决心:要听村干部的话,过上好日子。
 
  苹果红了,日子火了 
  在苹果开始套袋时,刘延平一有空就往村委会跑,与卢继霞沟通,探讨如何学习果树管理技术。 
  经过卢继霞协调,果树专家不定期到高家川村现场指导。“大大小小的培训会我都不会落下,我学会了怎样修剪、拉枝、防治病虫害。”刘延平说,“党的政策好,为我免费发放修剪工具、化肥、果袋,省了不少个人投资。” 
  经过一年的精心管理,刘延平的苹果产量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。2016年,他家仅苹果收入达到3万元。喜滋滋的刘延平更加努力,埋头钻研果树管理技术。 
  在刘延平的带动下,高家川村掀起了学习果树管理技术的热潮,而刘延平现在已经成为村上的技术员。他的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,村民有技术问题都找他解决。 
  



心劲足了,产业来了 
  2016年,为了加快脱贫步伐,延长县开始推行“长短结合”产业扶贫模式。根据高家川村地处川道、交通便利的优势,县上决定在高家川村发展周期短、见效快的蘑菇产业。刘延平成为村里最早发展大棚蘑菇的人。 
  2016年7月,高家川村开始动员贫困户种植蘑菇,由于不懂技术,好多人都不愿意。恰巧,刘延平20多岁的时候在天津一家蘑菇种植厂打过工,他开始在村里带头种植蘑菇。 
  当年11月,高家川村建起12座大棚蘑菇,包括刘延平在内的12户贫困户都分到了1座大棚蘑菇。刘延平率先拿着发来的600个蘑菇菌棒做起了试验。“刚开始不顺利,每天洒水保湿,精心照看,1个月过去了,蘑菇就是不出来。后来,才发现是温度不够。我就在棚内架起了火炉子,很快所有菌棒上都长出了蘑菇。”刘延平说。 
  看着刘延平成功地种出了蘑菇,其他贫困户也加入了种植队伍,高家川村的蘑菇产业发展了起来。刘延平自然成了技术员,除了管理好自己的蘑菇棚,还给其他种植户进行技术指导。“虽然每天从早忙到晚,但是心情好,觉得这日子终于有奔头了。”刘延平说。 
  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发展。2017年3月,高家川村整合了村内所有蘑菇种植户,成立蘑菇种植合作社,刘延平成了理事长,吸收7户贫困户为社员。为节约成本,刘延平带领合作社社员自己制作菌棒,同时,购买包装机、消毒蒸汽锅等设备。如今,合作社蘑菇种植的效益越来越好,2018年,7户贫困户每户分红1万多元。 
  这两年,刘延平给自家添置了液晶电视机、冰箱、洗衣机,用上了宽带。大儿子在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工作,二儿子在西安学厨艺,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。 
  “今年,我打算扩大合作社规模,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奔小康。”刘延平笑着说。(陕西日报记者 王雄 通讯员 贾寰)


打印本页 | 关闭窗口
[上一篇]:延长县爱心公益协会举办首届年度表彰联欢会
[下一篇]:刘延平:奋斗求改变 幸福来敲门